2)第172章旁门左道_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麻烦了,真晦气呀!”

  贾贵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不屑之色。

  张强走着走着,突然停住了脚步,回头问道:“现在该怎么办?”

  三人故意装作什么也没听见,喝茶的喝茶,望天的望天

  张强气得脸色苍白,来回踱步。

  贾贵挺直了腰板坐在边上,大厅外,八名着甲亲兵一边四个,正挎着刀威风凛凛地站在洞开的大门两边。

  张强渐渐冷静下来,瞟了眼已燃烧过半的线香,这才斟酌着说道:“皇上新膺大宝,励精图治,先有漠北大捷,现在草原诸部又进京朝觐,倘若闹出笑话来,真不知该怎样收场啊!”

  三人依然东张西望。

  张强叹了口气,轻轻地说道:“当务之急是妥善处理好这个案子,既要依法处理涉案的人员,又要顾全朝廷的体面,不能留下话柄,让人议论。”

  三人都点了点头,但仍然没有说话。

  张强有些不自在了,“你们怎么都不说话呀?”

  说着,把目光扫向了杨宗昌,“杨尚书?”

  杨宗昌却避开了他的目光,张强转望向邓通,邓通端起茶碗,喝了起来。

  张嘉诚刚要开口,贾贵呼地站起,“时间到了!”说着一转身对众亲兵吼道:“将所有犯人押往兵部大牢。”

  众亲兵一声吼应,一齐往刑部大牢奔去。

  看着贾贵等人远去的背影,张嘉诚眼中闪出光来,面容严峻地对杨宗昌说道:“这一去,说不得会掀起一场骇人听闻的大狱!”

  杨宗昌似乎早有准备,喃喃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呀。”

  邓通黯然地点了点头。

  张强咽了口唾沫,望了望贾贵等人消失的背影,又望了望杨宗昌,问道:“咱们该如何脱身?”

  三人怔在那里,是呀,自己该如何脱身?

  朱武城端坐在养心殿书房内,一言不发,御案上摆着兵部刚送来的供状。

  不到半个时辰,移交兵部的三名犯人全部招供了。

  刘文彬、杨宗昌、邓通、张强站立在两侧,也一言不发。

  殿内一片沉寂。

  禁军副将林雷走了进来,行礼道:“陛下,所有涉案官员全部抓获。”

  犹疑了一下,接着道:“工部左侍郎王耀祖饮毒酒身亡,临死前留下‘朋党’二字。”

  这话一说,刘文彬、杨宗昌、邓通、张强都望着朱武城。

  朱武城显得异常的平静,淡淡道:“还是军方手段高明,刑部该学习学习。”

  杨宗昌:“是。”

  张强:“陛下,百官们要是问起来,该怎么说?”

  朱武城站了起来,踱了几步,然后说道:“这件事情,大家心知肚明,朕不想兴大狱,更不愿丢了朝廷的体面,所以,这件事到此为止,朕不想在听到有人议论此事,忠武侯那边朕会说明。”

  刘文彬:“遵旨!”

  杨宗昌三人也跟着应声。

  朱武城向几人默默地扫视了一眼,接着道:“朕打算明年加开恩科,也算是对因为江浙案而遭到牵连的学子的补偿。刘文彬。”

  刘文彬:“臣在。”

  朱武城:“你这些年差事办的不错,资历也是够了,就是声望差了些,你主持明年的恩科大考,对你的人品朕放心,所以,一定要替朕争口气!”

  刘文彬连忙叩头答道:“臣遵旨。”

  杨宗成和邓通对视了一眼,皇帝这是打算扶刘文彬上位了。

  张强眼光一闪,“陛下,恩科大试是否面向所有举子?是否包括被陛下特旨赦免的江浙世家学子?”

  朱武城:“恩科是为国取士,讲究一个‘公’字,不能心怀偏心,你们明白吗?”

  刘文彬:“臣明白。”

  接着杨宗昌、邓通、张强一齐躬身道:“是。”

  戴权拿着御笔在砚池上饱饱地蘸上浓墨,递给天佑帝。

  天佑帝握笔在手,略一凝神,接着运臂一挥——‘旁门左道’四个大字出现在纸上。

  戴权怔住了。

  天佑帝将这张宣纸递给戴权,“去,将这幅字赐给皇帝,叫他摆到寝宫内。”

  戴权:“是。”

  看着‘旁门左道’四个字,贾珝苦笑地摇了摇头,这父子俩真是绝了。

  这时,贾福快步走了进来,低声道:“三爷,北镇抚司传来消息,那群清流又集中了,看这样子是不打算罢休了。”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