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慧之路 第一讲_解深密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慧之路

  广超法师

  第一讲

  一、定慧基础知识

  舍摩他与毗婆舍那

  依用心的情况,把禅修方法分为两种,即所谓的舍摩他和毗婆舍那。舍摩他是修止,毗婆舍那是修观。

  止和观是论里面用的名词,在经里面用的是定(舍摩他)和慧(毗婆舍那)。止是,观是。因为的不同,有些人必须先修定,后修慧;有些人则可以直接修慧,然后产生定;有些人定和慧一起修。止和观都可以产生心一境性,心一境性也称,即三摩地。三昧就是心和境合一。

  在修舍摩他时,佛教讲四禅八定。佛教强调修时要能够进入深浅不同的定,即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

  其实,四禅八定不是佛教的专利,外道也能够修四禅八定。释迦牟尼佛未之前,曾经跟外道修定,一直修到第八定--非想非非想处定。在这里,我只教大家修到四禅。为什么呢?因为在四禅八定里,后面的四个定是属于的定。由于无的太深,只能修定,很难修观;前面的四个定是初禅到四禅,属于色界的定,色界的定能够修定,也能修观。

  在四个禅定里面,初禅最浅,四禅最深。

  初禅:称为离生喜乐地。---——离五盖(昏沉、掉悔、贪欲、嗔恚、疑)

  二禅:称为定生喜乐地。离觉观(觉指粗的觉察,观指细的觉察)

  三禅:称为离喜妙乐地。——离喜

  四禅:称为舍念清净地。——离乐(出入息断)

  舍念清净地的意思是,如果你的心念能够达到四禅,当时,你就会生起几种人最珍贵的心念:

  1.舍的心念——就是平等心,没有造作的心,在四禅里面会升起来。

  2.舍受——在四禅里面没有乐受,只有不苦不乐的舍受。在初禅、二禅和三禅里面,都有乐受,四禅的心比三禅的少了乐受贪着。

  3.念清净——在四禅里面,最强的时候,心中完全没有杂念。所以,四禅也称为念清净。

  如果一个人修到四禅,生起舍念清净的心,修观就很容易成就。有四禅的清净心,所观察的就会很容易现前,即不必经过思考,当下就能被你观察到。因此,在我们修行时,就应该尽量掌握和认识四禅,并且要修到四禅。假如一个人正在打坐,如何衡量他的心有多稳定(即他的定力)呢?佛教就是以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来判定。初禅的心念比较粗。如果达到四禅,心念就会很清净。

  心念的清净程度会影响修行用功的效率。如果你能明了初禅到四禅的心念差别,你就明白以微细的心去观察佛法的重要性。假如今天你的定力只能到初禅,就直接去修观、参话头,不论你多拼命修观、或参话头,初禅的心力只是会在修观时打而已。如果你今天定力达到四禅,无论你参话头或者修观,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