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零七章丨灞桥折柳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官,连忙出亭参见,又得知其身旁老者是大名鼎鼎的原司徒王允,更是跪下参拜,极力邀请众人入亭说话。

  王允知道久立此处,容易惹得外人观瞻,便顺水推舟,随着王凌等人进入枳道亭中。

  枳道亭长殷勤的端茶送水,嘘寒问暖,布置上座。王凌摆出长安令的架子,与其好言说了几句,便让其心满意足的下去了。其余王氏亲族见状,知道叔侄两人有事要谈,都默契的退避。

  座中除了王允、王凌叔侄,唯有赵戬奉茶作陪。

  王允刚才看着王凌与枳道亭长说话,言语分寸把握得当,没料到他任事宦职一月不到便有如此风采。王允不由欣慰道:“我本来还不甚放心你年纪轻轻,难以担当大任,如今看来,倒是我多虑了。”

  “是,若不是叔父昔日谆谆教导,于民事上多有提点,小侄初任令长,怕也不会如此顺遂。”王凌谦虚几句,又似若无意般,开口提及道:“再说天子冲龄继位,乃有如此威势。这才是真正的天赐聪慧,相比之下,小侄实在不算什么。”

  王允下意识反驳道:“你早已及冠,心智成熟,所缺不过行事处政的阅历与经验罢了。而天子尚未元服,少年心性不定,能有今天已是汉室祖宗保佑,谁知他日如何?”

  “叔父!”王凌皱着眉头,沉声道。

  王允知道自己刚刚这番话不过一时气话,犹如失败者的牢骚般不值一文。他叹了口气,虚握右拳,轻轻捶了一下大腿,复又抬头道:“朝中近来如何?我自出狱以来,闭门自守,只知道叛军已除,事后封赏调动,倒是不甚明了。”

  赵戬知道王允功名之心未死,也在一边附和道:“王公心系朝堂,忧思社稷,若有不需隐晦之事,还请告之。”

  王凌早知会有此一问,而且他也想知道王允对近来朝政的看法,毕竟王允久在宦署,任何一个看法都能让王凌受益匪浅。

  “太尉马公得封美阳侯,司徒赵公本有爵封,陛下给他增添了二千食邑。”王凌思考了一下,答道:“另外,小侄听说赵司徒有意举荐司隶校尉黄公为司空。”

  这也是王凌不甚明了的地方,要知道赵谦素来与王允不对付,此次好不容易扳倒了王允,又上赶着荐举王允昔日的关东盟友做什么?

  王允则是心领神会,未有理会赵戬投来的诧异目光,只低声说了句:“赵彦信的病怕是不会好了!”

  赵戬、王凌顿时明悟,赵谦出身蜀郡豪族,势力孤单,比不上朝中扶风马氏与弘农杨氏这两大豪族,拉拢出身江夏豪族,同样出身边鄙的黄琬上位,可以引为自家奥援。

  再者,黄琬之父与杨赐师出同门,两家交好,赵谦可以借此结交杨氏,共同抗衡势大的马日磾。

  要知道赵谦老弱多病,恐怕是自觉将不久于人世,希望能借此恩惠,让黄琬和杨氏在自己身后照拂其弟赵温。

  王允此时孑然白身,得以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分析整个朝局,往日里尚有些模糊不清的地方,此时都一一想了个清楚明白。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