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二章丨孤臣忠直_兴汉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边境,共奉天子。

  除了派遣使者以外,又拜御史中丞皇甫嵩为征西将军,带兵千余,与护羌校尉杨儒前往郿坞招降纳叛,奉诏夷灭董卓三族。

  皇甫嵩这几年来饱受董卓羞辱,听闻董卓被诛,激动的连甲胄都未穿戴整齐便策马奉诏赶往军营,带着杨儒与一千余当年随他镇守关中防备羌乱的老部下,当天就赶往郿坞。

  其时董卓之弟、左将军董旻,侄子、侍中董璜,以及宗族老弱都在郿坞。群龙无首,人心惶惶之际哪能聚齐力量守郿坞?最后被皇甫嵩带兵半日内攻破,族人全部斩杀。

  董卓势力在京兆三辅被连根拔起,最高兴的莫过于那些袁氏的门生故吏,在初平元年的时候,袁绍举兵叛乱,董卓迁怒于在京的袁氏一族,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连同襁褓在内五十馀人尽皆杀死。

  这些门生故吏在董卓活着的时候敢怒不敢言,董卓一死,便个个跳脱了起来。不仅将袁氏一族改葬重新发殡,场面盛大隆重,还将董氏全族的尸身在袁氏墓前挫骨扬灰,祭告亡灵。

  又得到王允的默许,将董卓暴尸于东市,这几日天气转热,董卓素来壮硕肥胖,身上的脂肪被太阳暴晒后流了出来。在晚上的时候更被守尸吏当做蜡烛在肚脐处点了灯,种种事迹,可见董卓民怨之大。

  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就连皇帝都不由得侧目,不仅仅是作为后世人不习惯这些行径,而是这些曾被董卓残虐过的世家豪族对董卓的报复之酷,让皇帝忌惮不已。

  等到五月初,皇甫嵩率军返回长安,皇帝特意在宣室殿召见了他,殿中有黄门侍郎射坚、侍中杨琦二人作陪。

  皇甫嵩字义真,凉州安定人,前度辽将军皇甫规的侄子。曾以郎将持节,讨平黄巾,为汉室立下汗马功劳,后与董卓西征羌乱,率大军镇守三辅。

  此人给皇帝的印象最初来自于三国演义中征讨黄巾的三大将,但在这一世听杨琦等人细说之后,才知道皇甫嵩不过是一流的军事谋略,二流的政治才智,三流的人品。

  军事谋略这自不用说,无论是平黄巾还是剿羌乱,皇甫嵩毫无疑问是东汉有数的名将。

  至于说政治才智,当初董卓初入雒阳,关东四处烽烟,为防当时统兵三万驻守扶风的皇甫嵩、盖勋,与袁绍等人东西呼应。特意征盖勋与皇甫嵩二人入朝,盖勋秘密与皇甫嵩商议起兵,却被皇甫嵩拒绝,奉诏前行,手下长史梁衍劝他对抗,依然被其拒绝。

  最后盖勋因自己兵力弱小,孤掌难鸣,也不得不跟着去雒阳。

  到达雒阳后,董卓忌惮皇甫嵩在军中的威望,想借机除掉他,期间被皇甫嵩的儿子以及众人搭救。董卓顾忌军心,徒斩皇甫嵩会引起动荡,于是借坡下驴,将皇甫嵩调任虚职。

  若是皇甫嵩当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