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九章 马(续)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望。

  这确实是制度问题,南朝的军制一开始是世兵制,但这军制已经崩溃,兵户沦为奴隶,吃都吃不饱,构成的营兵根本就没有战斗力。

  有战斗力的军队,兵源基本都是靠募兵,或者将领自带的部曲私兵。

  如此时代背景下,李笠极力确保徐州军府获得各种资源,不仅保障营兵的待遇,还保障马的待遇,已经是另类。

  待遇有保障,训练也要有强度,如此,才能尽快形成战斗力并保持下去。

  李笠转到旁边跑马场,看半具装骑兵的训练。

  半具装骑兵,是相对于具装甲骑而言。

  具装甲骑,又称甲骑具装,是这个时代的重骑兵,人马披甲,防御力很高,冲击起来威力十足。

  战马的马铠,分为面帘(护面)、鸡颈(护脖)、当胸(护胸),马身甲(马身中段护甲)、搭后(马身后半截护甲)。

  此外,还有寄生(马尾部向上翘起的扫帚形状装饰)。

  战马自己要披着数十斤重的铁甲,还得驮着重量接近两百斤的披甲骑兵,又要奋力冲锋,这负担可不轻,只有身强体壮的战马才能撑住。

  李笠这些年来,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攒了六七百匹能披甲冲锋的战马,但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以轻骑作战为佳。

  具装甲骑的移动速度较轻骑慢,耐力也远不及轻骑,这是加强防御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所以具装甲骑的主要作战对象是军阵(破阵)而不是和骑兵交战。

  李笠觉得自己要对付敌军轻骑都已经很吃力,不可能把宝贵的战马,都用作冲击军阵的具装甲骑。

  轻骑战术更适合相对缺马的军队,有了轻骑的机动力,才能实行更有效的战术打法,或者驱散敌军游骑的袭扰,又或者担任斥候,刺探敌情。

  但没有丝毫防御的战马,在交战时很容易受伤,他缺马,不能把战马当做消耗品随便用,便想着适当加强战马防御。

  于是,弄出了“半具装”骑兵。

  即战马只装备面帘、鸡颈、当胸,没有中部和后部身甲,负担相比‘全具装’,至少减轻一半,马铠只给战马提供正面防御能力。

  李笠这么做,有这么做的依据。

  他尽可能地统计过,战场上负伤、被击毙战马的受伤部位,统计后发现,战马正面中箭、受创较多。

  所以李笠觉得,与其浪费大量防御在战马的后半截,还不如只保留正面防御,即只防御头、颈、胸。

  从“全面防护”,变成“重点防护”,让战马负重减轻、运动灵便持久。

  马铠的样式,除了面帘,由札甲,变成布面甲(有内衬)。

  这样做的效果如何?未经过实战检验,不得而知。

  不过至少在跑马场内,半具装的战马,跑动起来还是很快的,耐力也比披着全具装时好很多。

  这种选择,会不会出现“快不及轻骑、防不及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