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要想富,先修路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竿。

  长竿是‘刹车系统’的机括,扳动之后,会让车轮转动不畅,移动速度变慢。

  其中一人沿着车厢向前走,每到一个车厢,便搬动边上长竿,使得车队速度明显放慢,与此同时,马夫也让六匹马放慢速度

  车队穿过一个门框形状的铁架,停下,使得这铁架正好位于车队中部。

  张铤和吏员们上前,现场观看装卸工装卸货物。

  铁架十分粗硕,名为“门形吊车”,‘门脚’各自立在一个轨道上,且装着轮子,所以能够前后移动。

  其‘门梁’下有可移动的滑车,滑车带着六个吊钩,可以把一个车厢的四角和中部钩住。

  四轮车的车架和车厢是可分离的,通过插销固定,只要撤去插销,那么凭借人力用门形吊车“起吊”,可以将车厢吊起数尺,然后平移到旁边平行轨道上停着的车架上。

  待得车厢放到空车架上,四名身着裲裆“号衣”的青壮,直接推着车向前走。

  后方,第二列来自利民车站的马拉货车抵达,前后相隔十分钟,进入旁边一个轨道,进行‘卸车’。

  第一列车的八个车厢,逐一被吊走,六匹马拉着八个空空的车架向前走,经过“人”字形变向轨道,进入另一条轨道。

  头变尾、尾变头,拉车的马被解开,原先车队的尾部、现在的头部,和新的一组共六匹马‘接上’。

  另一组装卸工个门形吊车,往这八个空车架上吊装车厢,逐一吊装完毕后,把车架和车厢固定好。

  休息好了的四名‘车夫’,驾驭六马,拉着车队,往北而去。

  这一卸,一装,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不简单,涉及多个流程。

  不同的队伍,以分工合作制,确保货物装卸、收发、货物登记、车队换轨道变向、换马同时进行,目的就是为了增加车站的“吞吐量”。

  不远处,张铤看了看手中怀表,对此次有轨马车的货物装卸十分满意。

  当然,更满意的是“集装箱”的使用,确实极大提升了货物转运效率。

  一个“集装箱”,由铁框、木板制作而成,尺寸统一,自重加货物,重量控制在三千斤左右,是李笠想出来的货运容器。

  集装箱运输,对于提升物质转运效率确实有帮助,但若只是如此,还不够。

  不远处,是喧嚣的泗水码头,刚到车站没多久的八个车厢(集装箱),被人推到卸货轨道停好。

  装卸工打开侧板,其中煤炭倾泻而出,落在旁边滑道。

  有人跳进堆积了煤炭的滑道里,抽检煤炭质量,并把抽检煤样装好。

  抽检完毕,确定人员撤离滑道后,工作人员随后打开隔板,让煤炭滚入滑道另一头的漏斗状装置。

  漏斗下方,是一艘靠泊在码头的船。

  煤炭不同从漏斗里落下,落在船舱里。

  等这一车煤炭都倾倒完毕,在漏斗附近的工作人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