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问题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茶杯,看起报告。

  报告统计了此次兑换券的发放、兑换事宜,发放出去的兑换券,已经悉数回收,流通时间不到一个月。

  效果还是不错的,将士们得了实惠,商家得了“促销”,兑换券初次登场,“演出”大获成功,打响了名气。

  至少对于军人及其家属而言,这一批兑换券是真的值钱。

  事实表明,兑换券上的防伪措施起了作用,使用者很容易掌握辨伪办法,实行起来简单有效,所以能放心使用兑换券。

  但是,要想让兑换券承担起李笠想要的效果,正常途径需要花上许多年,才能真正建立起兑换券的信用。

  因为兑换券是作为军中犒赏的凭证来发放的,发放时机要么是逢年过节,要么是战役之后。

  一年,能有几个值得发“奖金”、“慰问金”的节日?

  一年,能打几场像样的胜仗?

  如果不立功就有钱拿,等同于不劳而获,将士们何苦在战场上玩命?

  李笠要想办法开源,等不了那么久,他还指着“超发”兑换券,解决因为开支巨大导致财政紧张的问题。

  但兑换券信用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且很容易毁于一旦,所以李笠在第一步走得不错的基础上,即将开始走第二步。

  那就是让兑换券作为“代币”,成为军饷的“可选择发放方式”,在军中流行起来。

  徐州军将士,连带家属,人数不下十万,这个团体接受了兑换券,就能撑起兑换券的信用。

  不过,要让刀头舔血的汉子们,及其家属相信这玩意能当钱来用,可不容易。

  这些人或许目不识丁,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要让对方短时间内接受“纸能当钱用”,等同于让他们相信猪能飞。

  要让这些人拿到兑换券后不急着花出去,更不容易。

  只有兑换券的兑换周期足够长,他才能实现“超发”兑换券、把纸当钱花的意图。

  要实现这个意图,就如同打一场恶战,那么,该如何打赢呢?

  打仗时,将领身先士卒,才能最大化激发兵卒的战斗意志,那么,要想让军队接受兑换券,得有人以身作则。

  这个“人”,不是具体某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比起直肠子的军人,这帮人极难忽悠,因为一个个都是人精,肚子里全都是花花肠子,平日里只有他们占便宜,绝不轻易让别人占自己便宜。

  脚步声起,仆人前来禀报,说午膳已经准备就绪。

  李笠转到后厅,却见食案上已经摆好一大碗面条。

  他对饮食没太多高要求,不追求什么山珍海味、稀罕食材,更专注于烹饪手艺,所以一日三餐很随便。

  在公廨用餐,因为是一个人吃,吃不了多少,煮起来却麻烦,所以李笠的工作餐一向简单:基本上都是面食。

  主要是各种汤面,或者大饼卷大葱,图的就是方便。

  大碗面条热气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