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二章 击鼓传花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张榜公布,所以吏员们前几日就已经想好要买什么,算好要花多少兑换券。

  很快,刘暨如愿买到了两坛烈酒,刚到手没多久的兑换券也用掉大半。

  有收购兑换券的男子围上来,要高价收购,刘暨摇摇头,挤开人群,往外走去,准备买瑶柱。

  按照规定(试行),公廨每月会定期发放兑换券,官吏们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俸禄中一部分,以兑换券的方式发放。

  但不同级别的官吏,每月所得兑换券是有数额限制的。

  所以,刘暨决定每月换一些,每月买两坛烈酒,如有剩余兑换券便攒起来。

  攒够买一坛酒的钱,就立刻买。

  他已经听说了,一坛烈酒,能勾兑至少四坛淡酒,这四坛淡酒卖出去所得,可比直接买一坛烈酒要高。

  刘暨认为自己只要多花点心思,这兑换券和“特供商品”,可以玩出很多花样来。

  得趁着彭城公失去耐心前,多赚点钱,不然等彭城公觉得兑换券没前途、取消后,这样的好处可就没了。

  他提着两坛酒,边走边哼小曲,心情不错,对于兑换券后面的弯弯绕绕,不以为然。

  傻子都看得出来,彭城公想干什么。

  兑换券若被人追捧,被大伙都认为值钱,那么,就可以在里面做手脚。

  本来按规定,准备了多少铜钱,就印多少面值的兑换券,这券转到商家手中,商家就能从官府这里兑换等值的铜钱。

  若大伙都认为兑换券值钱,觉得随时都能兑换铜钱,或许会不急着兑换,而是把兑换券变成等价物,用于各种交易。

  只要赶在期限到来之前,兑换铜钱即可。

  如此,兑换券的兑换时间变长,那么,官府就可以偷偷多印制兑换券,而不需要准备对应数额的铜钱。

  譬如,备好一万贯铜钱兑换,却印一万五千贯面值的兑换券,平白多了五千贯。

  这就是变相的骗钱。

  刘暨为吏多年,惯会算计,也知道很多事情,所以窥破彭城公的小心思:这就类似“当十钱”、“当百钱”、“当千钱”的路数。

  自古以来,不知多少朝廷用过,以此搜刮民间财富。

  他认为,不止自己,许多人其实也看出来了,只是不吭声。

  彭城公想把纸当钱来用,这种想法太可笑了,不过至少目前兑换券确实是“真金白银”,能买到等价商品。

  但是,这是鱼饵,谁会真的一口咬下去?

  听说彭城公当年是鱼梁吏出身,惯会钓鱼,刘暨觉得,彭城公如今想用兑换券钓鱼,还使出“特供”商品的伎俩,怕是要美梦落空。

  我们就是吃饵不咬钩,你又能如何?

  。。。。。。

  府邸,大腹便便的赵孟娘,拿着一张兑换券,向李笠阐述自己心中的忧虑:她不看好兑换券的前景,而李笠关于兑换券的意图,许多人应该可以看出来。

  既然意图被看出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