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二章 役兵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辅们却同意了彭城公的另一项提议,那就是在两淮试行“役兵制”。

  “役兵制,你们可以看作是力役的改良。”王?侃侃而谈,役兵制的内容,他听父亲分析过,所以明白其意义在哪里。

  现在,正好作为谈资,向客人们介绍一番。

  “百姓服力役,为官府效力,譬如修桥补路、筑城营建、清理河道等等,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

  “多有百姓因故无法服力役,便缴免役钱,官府用此钱雇佣劳力,替代此人服力役。”

  “可即便如此,许多人因故无法服力役,也无钱财免役,便举家逃亡。”

  “官府要修桥补路,需要用人,可服力役的人,因为各种原因,要么无法服役,要么耽误农事,这矛盾一直存在,不好解决。”

  “而役兵制,就是官府公开招募流民,或无业者,以军队形式进行编制、管理,组织他们去进行修桥补路、营建生产、兴修水利等大型工程的建设。”

  “并且替代一些力役,譬如白直、守库、巡夜、门防等等,将本该由百姓承担的一些力役,转到这些役兵身上。”

  “如此一来,官府能够在大兴土木时,不需要征发太多百姓,不会耽误农时,百姓也不会因为服力役去工地干活,而长期离家。”

  一番介绍,客人们大概明白这役兵制是什么意思:确实是在现行力役制度上的改良。

  官府如今经常花钱雇人参与大型工程的建设,不过一般都是事前雇佣、工程结束后解雇,属于临时雇用,雇用对方打短工。

  役兵制,就是官府长期雇佣一群人,如同军队一般管理,有专门的地方居住(允许携带家眷),专门承担大型力役(工程施工)。

  这种雇用是长期雇佣,被雇佣者,是给官府打长工。

  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大兴土木时官府有人可用,也能减轻百姓负担,又能收容那些无地农民、无业游民,让其有一口饭吃,一举多得。

  王?又介绍:役兵制不是终身制,初步定三年一期,到期后,役兵可以离开,也可以选择留下,不会变成兵户、吏户、匠户那样的父子世代相传。

  客人们听了之后,有疑问:这一支支“役兵”队伍,连同其家眷,开支不会少,官府哪来那么多钱维持?

  有工程、有事做的时候,花在这些人身上的钱粮值得,可一旦闲下来,为了养活这些吃闲饭的人,得白白花掉多少钱粮?

  真不如临时雇人、事后解雇来得划算。

  “诸位,虽说君子耻于言利。”王?依旧兴致勃勃的讲解,“但是,我还是得说一说‘利’。”

  “官府当然没有闲钱养闲人,这役兵制想要维持下去,必须能够自负盈亏。”

  “役兵承接其他杂役,是不可能有像样收入的,所以,关键还是在工程上。”

  “都尉,莫不是在工程上做文章?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