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三章 轨迹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道交州叛乱消息时,“刚来不久”,还是个为了生计而苦苦挣扎的鱼梁吏。

  萧映在任上去世,深受萧映恩遇的陈霸先,护送萧映灵柩返回建康。

  走到大庾岭时,被朝廷任命为交州司马,随后返回广州做准备,率军入交州平叛。

  陈霸先以平定交州叛乱大功,得皇帝赞赏,并得以在平叛过程中,招揽不少强兵悍将。

  他人到中年,还是小吏,却抓住机会,用十余年时间,蜕变为方镇大员。

  看起来轻松,但实际上很不容易。

  李笠自己,起点也是小吏,也是花了十几年时间,抓住一次次机会,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同样作为一个从底层奋斗出来的奋斗者,李笠对于陈霸先当然有种“共鸣”的感觉。

  看着灵堂内摆着的灵柩,李笠想起一句话:盖棺定论。

  陈霸先去世,盖棺定论,可称梁国的忠臣。

  李笠想到自己:那么,当我去世时,会是什么人呢?

  是梁国的忠臣?还是乱臣贼子?

  或者,明明是忠臣,却被皇帝或权臣“先下手为强”,随便安个罪名干掉,许多年以后,才恢复名誉?

  李笠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人要在活着时努力奋斗,死后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

  他看着灵堂内的各色人等,注意到一些面色凝重的人。

  这些人是陈霸先的部下、属下,当中几位,他之前见过。

  那是李笠救援“老王”、“老陈”之后,在官军大营里,看到的豫州军诸将。

  这些将领之中,有的是陈霸先同乡,既是多年好友,也是多年战友。

  一如梁森、武祥和李笠的关系。

  但更多的将领是出身岭表的“岭表人”,跟着陈霸先四处征战,打了十几年的仗,是老部下。

  这些人,是“带头大哥”陈霸先的“兄弟”和“小弟”,如果历史的轨迹没有变动,就该是陈国的开国元勋。

  然而历史轨迹变了,“带头大哥”去世时的身份,是梁国的臣子,不是“先帝”。

  那么这些跟着陈霸先拼搏的“故人”,本身作为梁国官员,不可避免要寻找新的靠山,而不是奉陈霸先之子陈昌为“新君”。

  而且,这些将领,也不是陈昌能庇护的。

  因为许多人来自岭表,进入“中原”后,深受歧视。

  这歧视既来自于根深蒂固的士族对武人之歧视,也包括三吴对外地人的地域歧视。

  甚至他们的部下,还会受到别人在样貌上的歧视:许多岭表士兵身材矮小,样貌有些“特色”,所以被讥讽为“猴”。

  除此之外,若无靠山,这些将领还要面对官场上的歧视。

  陈霸先这个“带头大哥”在时,可以“罩”着部下,而陈昌明显不行。

  陈昌自己官位就不怎么样,也不可能父死子继,继任豫州刺史一职。

  现在陈霸先去世了,他的老部下们,在朝中根本无人脉,仕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