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二章 泰安五铢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图案)?一左一右包夹着中心位置的方孔。

  这两道麦穗其实是一禾两穗?即“嘉禾”?有天下太平的含义。

  总体来说,泰安五铢依旧是正常的五铢钱形制,无有效的防伪措施,一旦发行,很快就会有人私铸假币,或者将大量好币窖藏。

  过得一段时间,市面上流通的泰安五铢,要么是粗制滥造的假币,要么是残缺不全、被人剪边、凿孔的残币。

  是这样么?

  无所谓,反正投入流通的泰安五铢越多,朝廷就赚得越多,至于流通后的泰安五铢会变成什么“状态”,管不了,也不用管。

  因为泰安五铢不是用钱范批量铸造出来的,而是用机器批量制作出来的,为“机制币”。

  且不是全铜,而是适当加入铅等金属,所以,泰安五铢的制币成本比其面值低,做得越多,赚得越多。

  制币居然能赚钱(滥发大额钱币例外),千百年来,这是头一遭。

  萧询不懂这意味着什么,江夏王萧大款便给侄儿做讲解。

  历朝历代,铸币的成本(整体成本,不单单是铸造成本),肯定要高于所铸钱币的面值。

  譬如,官府要制作一千枚五铢钱(一千文),得花一千一百文的成本。

  所以,对于朝廷来说,铸币是一件亏本的事情,但又不得不做,因为民间需要钱币。

  又因为总体来说,天下缺铜,铜价较高,所以出现一个问题:

  好铜钱熔了之后,即便扣去消耗,之后作为铜料出售,售价,依旧比这铜钱面值要高。

  所以品质好的铜钱,就成了生财利器:把好铜钱熔了,作为铜料出售,能够赚钱。

  加上民间需要大量铜器,所以大量好钱被人熔了铸造铜器。

  或者对铜钱下手,剪边(剪外廓取铜,导致圆形的钱变成多边形)、凿孔(凿方孔取铜,导致铜钱的方孔变大)取铜。

  又有大量富贵人家,大规模存储好钱,所以种种原因导致好铜钱消失,怎么都不够用。

  朝廷为了维持民间对钱币的正常需求,就只能继续大量铸币,然后继续亏本。

  国力雄厚时,还负担得起,一旦财政吃紧,币制败坏就在所难免。

  萧询听得似懂非懂,萧大款继续解释。

  新工艺制作的泰安五铢,没必要实行什么防伪措施,防也防不住。

  反正制作成本(总成本)低于其面值,所以只要流通出去,官府就能赚钱。

  加上乐安“水铜”多年的对外销售,铜价缓慢下降,不法奸商若要熔泰安五铢为铜,当做铜料销售,扣去各类成本,极大可能获利甚微,甚至亏本。

  若日后乐安铜矿大规模开采,官府向民间大量销售铜料,使得民间有了可靠地铜料来源,适当缓解铜荒,铜价必然一步下跌。

  所以,熔钱为铜再出售的做法,收益会进一步变小。

  打泰安五铢主意的人变少,市面上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