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 旧事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影响的也是那些富贵人家。

  所以,掌握着好酒、好瓷器、玻璃器供货渠道的李笠,要对权贵多如狗的建康,以及大户遍地都是的三吴地区,展开经济攻势。

  这些人喜欢讲排场、讲享受,李笠就增加对方讲排场、讲享受的成本。

  但提升的成本,必然会被这些人转嫁到奴婢、庄园依附民身上,也就是加重剥削。

  于是,僮仆和依附民的负担加重,若有得选,譬如一个有就业机会、保障人身安全的地方接纳他们,他们必然选择离开火坑。

  这样的情况,在鄱阳和寒山已经出现了。

  周边地区的劳动力,携家带口向到处都是就业机会和保障的鄱阳、寒山前进,徐州那拖家带口接近十万人的厢兵,就是这么来的。

  而建康,城中百姓,开始向东西两个“工坊”、“不夜坊”聚集,暂住“廉租坊”。

  慢慢的,周边地区的劳动力,也会向建康聚集,一如从前,他们放弃编户民身份,投到大户名下做隐户那样。

  事实证明,只要给百姓一条活路,和周围的一片绝望形成鲜明对比,他们就会携家带口,头也不回地走上去。

  谁能把这些百姓有效的组织起来,把一盘散沙凝聚起来,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和运用,谁就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

  祖珽说了一会,见现场收拾干净,没有仆人在旁边,便问:“君侯,皇帝纳妃,可有应对之策?”

  “你是知道的,这是阳谋,”李笠低声说着,“皇帝总是要纳妃的,那张氏出身名门,但娘家没什么倚仗,所以,是最佳人选。”

  “君侯想来心中有数,不过,下官以为,还是多个心眼为妙。”

  “你是说,提防族亲得势?”

  祖珽回答:“是,范阳张氏,毕竟是萧氏外戚,且族人众多,若张妃得宠,怕不是以此为契机,影响皇帝。”

  “那又如何,若他们图长远,眼下不足为患。”李笠尽量克服头昏脑涨,理着思绪:“若说当下,想让皇帝不去淮阴,难道投毒么?”

  祖珽看着李笠:“这倒是好办法,直击要害。”

  “江夏王推荐的人选,他图什么?也不至于傻乎乎的当螳螂。”李笠觉得不可能,“宫中事务,太后主持,和皇后没有半分关系,出事了,也...”

  说着说着,李笠有些迟疑。

  “真要是出了事,只要找不到真凶,又能如何?”祖珽笑起来,“下官到了建康,听了许多历代故事,有一旧事,想在想想,或许有些相似。”

  李笠脑子确实乱,懒得琢磨,问:“何事?”

  祖珽回答:“晋时,孝武帝司马曜忽然驾崩一事。”

  “司马曜?司马曜....”李笠脑子依旧乱,想不起来,祖珽便提示:“司马曜与宠姬张贵人酒后戏言,随后暴毙...”

  “张贵人?暴毙...”李笠喃喃着,好一会,才想起来。

  据说,孝武帝司马曜之所以忽然暴毙,是因为头一晚酒后和张贵人戏言,说什么“你年纪大了,又没给我生儿子,白白站着贵人的位置,迟早废了你。”

  于是到了半夜,张贵人用被子把司马曜捂死了。

  不过,司马曜死后,张贵人似乎没被追究什么责任,所以,这说法更像是故意编造的谣言。

  因为司马曜同母弟司马道子,在皇太子即位后辅政,掌握大权,并未找张贵人的麻烦。

  若说司马曜暴毙是他杀,事后表现平静的司马道子,更有可能脱不了干系,张贵人弑君的说法,就是有人故意编出来转移舆论注意的谣言。

  所以?

  “皇帝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纠结这个,没有意义。”李笠脑袋渐渐清醒,祖珽接着说:

  “皇帝驻跸淮阴,势必让许多人的利益受损,他们明面上拦不住,暗地里铤而走险,不是不可能。”

  “所以,还请君侯有所准备...下官,有冒犯之言。”

  李笠坐起身,摆摆手:“但讲无妨。”

  “少帝对于君侯,就是累赘,死了,也就死了...只是,君侯莫要让别人有机可趁。”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