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一章 整军(续)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团聚?

  从某种意义来说,黄?是萧询的杀父仇人,因为当初导致萧大器重伤不治的怪猴,就是黄?养的。

  虽然这件事是个秘密,但对于黄?来说,既然干了一次,不在乎多干一次。

  他现在作为禁军将领,掌管部分禁军,帮妹夫李笠掌握宫禁,真要动手脚,不是不行。

  不过,张铤说时机未到,所以黄?就安安分分当忠臣。

  在他看来,妹夫的想法,总是与众不同,虽然死要面子活受罪,不过终究是一步步靠近最高的位置。

  如今,把小皇帝哄得高兴,离开建康,驻跸淮阴,这招不错,所以,他们也没必要走极端。

  想想张铤给他分析的一些事情,黄?有些期待:

  皇帝驻跸淮阴,以淮阴为行在而常住,两淮的豪族大户,可不会放过这接近中枢的机会,用不了几年,局势可就要变了。

  。。。。。。

  官署,李笠召集佐官,对近期整军的成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教训,为第二阶段的整军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是什么?

  制度变革:实现将、兵分离,以军士管兵,避免“兵为将有”,防止因为某个禁军将领出问题,导致整支军队跟着一起异动。

  但将、兵分离,会出现“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弊病,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

  所以,要打“补丁”,对于李笠而言,这不是大问题。

  因为在徐州试行多年的“军士管兵”制度,已经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采取了不少有效的措施来消除负面影响,有现成的“补丁”。

  李笠认为,对于中军而言,排在第一位的要求,是忠诚可靠,而不是战斗力。

  只有实现将、兵分离,才能尽可能降低禁军发生倒戈的概率。

  而且,现有的中军制度,其实也在实行变相的将、兵分离,这是百余年来不断演变的结果。

  自刘宋以来,中军构成比较稳定:京师的宿卫诸军,基础为六军。

  六军之主将,为领军、护军、左卫、右卫、骁骑、游击六将军。

  后来,高祖(萧衍)时,骁骑和游击分左右,又设云骑、游骑将军。

  此外,有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四将军,号“四军”。

  又有虎贲中郎将、冗从仆射、羽林监三将,屯骑、步骑、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

  以及积射、强弩二将军。

  还有称作禁防、左右御刀、左右夹毂的近侍,即侍卫,多为阉人和武吏担任。

  中军的左右二卫,守卫宫阙,其余诸军宿卫京师,有必要时,奉命出征,战事结束,回城驻守。

  中军的主帅是领军将军,掌“内军”,即中军之中宿卫台城之内、守卫宫阙(皇宫)的那部分军队。

  中军之中,护军将军掌“外军”,即台城之外,宿卫京城的那部分军队。

  正常情况下,诸军的长官都是流官,上任、离任,对各营的兵员构成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