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一章 无可奈何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兵南下,进攻河南地区,迫使李笠不得不分兵,暂时无力西进。

  而在三吴起事的南康王、义安王能够表现神勇,拿下建康。

  但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郢州夏口失守,朝廷以王僧辩为行军总督,带兵自淮西入司州,很快便拿下司州治所安陆,司州刺史、长沙王萧韶被俘。

  与此同时,江陵失守,被突袭的骑兵拿下。

  丢了夏口的荆州刺史、安陆王萧大春,撤回江陵的半路,得知江陵沦陷,想往襄阳来,半路被部下绑了,押到王僧辩处。

  而王僧辩的兵马抵达襄阳城下,还让萧大春出来喊话。

  萧大春站在城下,看着站在城头的萧大庄,不顾危险,奋力高呼“杀贼”,被人堵住嘴,押走。

  萧大庄悲愤不已,却无可奈何。

  大厦将倾,以非人力可以挽回,但萧大庄不死心,派心腹出城,去找王僧辩陈说利害关系。

  希望对方能做大梁忠臣,莫要给李笠当帮凶。

  结果,王僧辩那一问,断了所有的可能。

  李笠本来就会因为功高不赏,无路可走,只是做了皇帝丈人,有了个保障,才继续为臣。

  结果这个保障没了,就只能篡权,那么,即便有人击败了李笠,可此人立下如此大功,还能回头么?

  除非这个人是宗室,可惜,宗室并无如此人才。

  即便是宗室里最知兵的鄱阳王萧嗣,恐怕也担不起如此大任。

  萧大庄想到这里,心中只有叹息。

  兰陵萧氏,如今以文学见长,可最初,是以军功起家,否则光凭刘宋外戚身份,哪里有机会接近权力中心?

  正是因为萧道成当初临危受命,驻防淮阴抵御魏国大军,才奠定了文武班底,为后来的改朝换代做好准备。

  到后来,高祖兄弟(兄萧懿、弟萧衍)也是因为知兵,才有机会担当重任。

  外拒北虏,内平叛乱,一步步接近权力中心。

  可现在,兰陵萧氏子弟,文章和字写得再好,再怎么熟读典籍,举止再怎么风度翩翩,也无法挽救大好河山。

  王僧辩既然作为行军总督,率军“平乱”,这就意味着,其身后荆襄出身的文武官员,以及荆襄各地许多豪族,已经做出了选择。

  其实,这之前已经有了兆头,那就是沔北各地,并没有多少官员响应萧大庄起事。

  想想六十多年前,高祖在雍州起兵时,荆襄豪族纷纷响应,那场景是多么壮观。

  而现在,应者寥寥。

  这六十多年来,开国勋臣们,后代几乎都不再从武,仅有的几根独苗,也在侯景作乱时凋零。

  待到风雨飘摇之际,竟然无勋臣后代站出来,再扶大梁。

  也无善战的宗室子弟,力挽狂澜。

  想着想着,萧大庄心中只有苦涩,他有心救亡,却无力回天,只能做困兽斗。

  就在这时,忽然听得东边喧嚣起来,似乎有人在欢呼,或者高声呼喊。

  不一会,坏消息传来:东门守将开城门,敌军已经入城,城中兵马纷纷投降。

  “是么,还是没能守住啊...”萧大庄苦笑着,本来纷乱的心,忽然平静下来。

  他已经尽力了,对得起列祖列宗,无怨无悔。

  一名将领忽然说:“大王,末将愿护送大王突围,请大王召集家眷...”

  萧大庄看向那将领,嘴角蠕动。

  突围?就算突围,接下来能去哪里?

  南面,江陵失守,东面,安陆失守,北面,沔北郡县容不下他,西面,东梁州地界,也容不下他。

  想逃到周国、齐国去,都做不到。

  或者,就此隐姓埋名,藏匿民间,却很难躲过大搜捕。

  逃入山中,又能坚持多久?

  带上家人,只会让家人受苦,不带家人,即便侥幸逃过一劫,迥然一身活下去,也没意思。

  “不必了,你们已经尽力,不需要再为寡人流血。”萧大庄站起来,抬手,整理衣冠。

  然后坐下,坐得很端正,神色如常,毫无惧意。

  “寡人就在这里,等他们来,传令下去,让将士们不要抵抗了。”

  一名将领急了眼:“那,那些钱,不就白发了?”

  萧大庄摇摇头:“无妨,就当做寡人的告别礼吧。”

  对于此时的萧大庄来说,钱财已是身外之物。

  国快没了,家也快没了,他要这些钱财,又有何用?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