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问题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本就无法对外有所作为,对内无法缓和各类尖锐矛盾。

  于是,系统问题太多的“电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启”,然而问题依旧,矛盾渐渐激化,最后再次“重启”,反复循环。

  梁武帝萧衍看到了这个问题,选择宽纵宗室,想借助大家族的集体力量,确保江山稳固,裱糊这个烂摊子。

  但是,被权力诱惑的人,不会念及亲情,为了那个皇位,萧家子孙已经红了眼。

  所以,重用宗室不行,“圈养”宗室也不行,收买士族不行,不收买士族,更不行。

  李笠认为,按照南朝现有的体制,根本就无法解决国内的尖锐矛盾。

  “定期重启”实属必然,而南朝在一次次的“重启”过程中,国力减弱,最后被北朝取而代之。

  李笠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很不容易:用新的制度,替换九品中正制。

  给寒庶子弟以稳定、通畅、宽阔(相对)的体制内上升途径,就会减少这些人押注皇子、出镇宗室的几率。

  给寒族地主以接近中枢权力的体制保障,寒族地主就会成为皇权的拥护者。

  当寒族官员占了多数,并且成为体制内最大的受益者,那么,他们作为一个群体,就会下意识“忠君”,其忠诚跨越血缘,牢固异常。

  只要有了这样的官僚集团,皇帝不需要宗室出镇外地,也一样能确保对地方的控制。

  当少帝即位,会有官僚集团保驾护航,而不需要依靠随时都可能夺位的皇叔、宗室来辅政。

  那么,宗王政治退场,清贵的宗室们对皇帝没有威胁,自然就能相安无事。

  要想实现这样的效果,必须实行北宋及之后的体制。

  关键在于:实行科举。

  寒族地主以科举入仕,形成新的官僚集团,让门阀政治、宗王政治谢幕,寒族子弟有了稳定的上升途径,当然就会拥护朝廷,拥护皇帝。

  然而,要在这个时代实行科举,想要收到预想中的效果,很难。

  以目前的知识普及程度,论考试,寒族子弟比不上士族子弟,士族子弟,才是战斗力爆表的“做题家”。

  即便现在实行科举,那么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必然是士族子弟居多,而这些人,又是九品中正制、旧体制的拥护者。

  意图改革旧体制的皇帝,对这样的人,用是不用?

  毫无疑问,士族依旧会在科举中占据优势,官场上依旧是士族子弟把持着好位置,寒族们依旧无法出头,怨气依旧。

  所以,实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大方向是没错,但并不能立刻解决问题。

  不知不觉,李笠已经在水边呆了一个时辰,但左右见李笠想事情想得入神,不敢打断,只能默默候着。

  设定好时间的闹钟忽然响起来,吓了李笠一跳。

  他因为思路被打断,有些恼火,下意识抓起闹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