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元亨利贞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行动,需要征发百姓随军,或者需要组织后勤队伍输送粮草。

  若在以往,军政合一,这不是问题,军队主将(刺史),可以很方便的调动辖区民力。

  改革后,军队主将没有民政权力,怎么调动百姓、物资作战呢?

  新体制下,由转运司来充当民政、军政之间的“桥梁”,而转运司要承担的职责,还会有不少,所以,这一机构十分重要。

  军队对内进行治安战,需要转运司协助,让地方官府做好配合,以便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军队的军事行动。

  军队对外作战,也需要转运司协助,组织后勤输送,满足大军在外作战时的各种后勤需求。

  李笠打算将那些被裁撤的郡官以及僚佐,“转职”到转运司体系,算是平级调动,尽可能减低改革阻力。

  但考虑到边疆州的情况(需要以刺史、郡守、县令官位来拉拢地方豪强),地方行政区划以及职权三分的改革,要分阶段、分地区逐步实行。

  另外,随着均田制的推行,府兵制也会慢慢向各地推行,于是,旧有的都督区制度,也会改革。

  当然,这是下一阶段的改革,饭要一口口吃,吃得太快会噎着。

  这就是李笠“新君登基”后要烧的几把火,目的是加强中枢对地方的控制,避免地方官大权在握以至于尾大不掉。

  出发点是好的,但可以预见,改革后的机构数量和各项开支,不减反增。

  而且,地方官府行政、司法、军事一分为三,必然出现三个体系之间的扯皮、推诿等内耗,导致办事效率下降。

  严重的话,甚至可能误事。

  但李笠依旧要执行这一改革,因为自晋以来的许多制度,其实已经腐朽,不再符合时代潮流,必须改。

  不改的话,新朝不过是换汤不换药。

  “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李笠说道,将手中厚厚的资料放在案上,“要想有专业的服务,对基层加大控制,必须舍得对应的开支。”

  “地方官,文武双职,下马管民,上马管军,军政、民政一把抓,是为了降低行政成本,高效收租赋,更有力的对付地头蛇。”

  “否则手中没兵,租赋收不上来,说的话没人听,甚至,连小命都难保。”

  “毕竟,许多豪强大户,动辄千户聚居,私兵数百上千,随时都能让没有兵的地方官出意外。”

  “而对于收入微薄的朝廷来说,想要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就得投钱粮,然而囊中羞涩,只能怎么省钱怎么来。”

  “为了避免军政、民政一手抓的地方官做大,实行定期轮换,这倒没错,奈何,地头蛇还是压不住,税收不上来,清查不了隐户。”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朝廷有乐安大铜矿,就不会缺钱,检寺,还有后续的检籍、检地,会让国库的税赋大增,所以相对不会缺粮食、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