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技巧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应的问案人员的提问,都要记录在案,作为卷宗存档。

  提刑司的各级提刑官,会对上报的案件卷宗进行核查,如果发现口供档案里,问案人员有诱导性询问的可能,那么这个口供,就要判定为有问题。

  建立在此口供之上对案情的推断,以及审判结果、量刑,存疑,要打回重审。

  甚至有提刑官来主持重申。

  所以,培训班今日开的这堂课,介绍何为“诱导性询问”,不是为了教吏员们如何用话术去诱导嫌疑人、证人,而是要知道如何避免在问案过程中,出现诱导性询问。

  乔柳听年轻的老师讲解各种“诱导性询问”的案例,越听越觉得心凉,因为他发现,自己家传的各种技巧,在这帮号称“专业人士”的年轻人面前,平平无奇。

  他以为的祖传宝贝,在别人那里,不值一文。

  怎么会这样?果然徐州和饶州出来的刑狱吏,比别处奸诈许多!

  乔柳觉得有些惆怅,不过,更多的是激动。

  询问技巧,培训班在教,验尸的学问,也在教。

  譬如,火场里发现的死者,验尸时若发现喉咙没有烟灰,那就意味着此人是先死了,才会被放置于火场里。

  因为人死了不能呼吸,烟灰自然就不会进入肺部,甚至连气管都不会进入。

  同理,一个从河里捞上来的死者,验尸时若发现肺部没有大量进水,说明此人是死后被扔入水中。

  又有一些技巧,譬如人死后,腐烂现象会随着时间不同,腐烂程度有所不同。

  且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相比,相同的“死后时间”,尸体腐烂程度也会不同。

  这种腐烂程度和时间的关系,有迹可循,办案人员可以通过验尸,判断死者死亡的大概时间,这对破案很有帮助。

  但是,会有例外。

  最极端的例子:夏天,若一个人遇害,凶手故意将其放到冰冷泉水里浸泡,或者放入冰窖里“冷藏”,可以改变尸体的腐烂速度。

  由此,误导办案人员对死者死亡时间的反推。

  除了尸检,还有如何辨认字迹,如何辨认物品某种程度的作伪,以及高效实用的拷问技巧。

  而且,“指纹”会被作为物证,因为人的指纹是不会重复的。

  如何“提取”案件现场、以及重要物证上的指纹,也是一门技巧。

  又有闻所未闻的破案技巧,譬如“化学知识”,“生物知识”,以及被许多吏家视作家传绝学的“人体解剖”。

  种种技巧,培训班都在教授。

  林林总总,让乔柳等为吏多年的“老吏”惊叹不已,终于明白什么叫做“专业办案”。

  有案件发生,破案关键,无非是获取口供(人证)、物证,若发生命案,还要对死者进行尸检,根据尸体上留下的种种证据,来协助破案。

  现在,朝廷新成立的提刑司,要主管地方司法,于是,抽调各地有多年刑狱经验的吏员,到淮阴行在参加“培训班”,进行相关培训。

  然合格者,会成为流外官,作为提刑司的初级提刑官,赶赴各地,开展工作。

  如果任上表现好,那么,升做高级提刑官,入流(为流内官),不是问题。

  想到自己一个年过四旬的小吏,居然还有机会入流,许多老吏都激动不已:

  多少人做官,一辈子都入不得流,谁曾想,自己一个卑贱的吏家子,不仅能靠精通办案当官,还能当流内官。

  尤其那些仵作,仵作的地位可是十分卑贱的,可在提刑司里,仵作的职责十分重要(验尸),所以,给仵作定了个新名称,唤作“法医”。

  仵作(法医)并有晋升的途径,待遇也会改善,地位也有所提升。

  且不说这“楚国”国祚能有多少年,光是提刑司的设立,以及对于刑狱吏的重用(待遇改善,有晋升途径),就让无数世代为吏的刑狱吏激动不已。

  对于乔柳等人而言,谁当皇帝,其实与他们无关,反正日子照过,但是,“新朝新政”,切实关系到他们的利益。

  由吏转官,这可是扭转个人乃至家族命运的重要机会,若不抓住机会好好表现,悔之晚矣。

  所以,经过培训班培训,考核合格,成为提刑司的一名提刑官,就是所有刑狱吏向梦想迈开的第一步!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