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二章 交流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南方朝廷的管理尺度如何。”

  “文化上的分歧,是各种分歧的具体表现,要知道,能够长期做学问的人,其身份意味着什么?”

  李昕想了想,回答:“首先,这个人的家境不能太差,不然终日为果腹而奔波,如何求学、做学问?”

  “其次,这个人会有很多同学,以及师长,求学、讲学以及交游的过程中,又会结识不少人。”

  “而且,有学问的人,要么被举秀才入仕,在官场上会有不同程度的经历,认识不少官员。”

  “要么在州里做学官,亦或是开堂授课,结识不少地方大族子弟,名声也会为人所知。”

  说着说着,李昕睁大眼睛:“也就是说,这些文士,其实是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许多想法和看法,其实代表着无数的地方人士...”

  “你能想到这一点,不错。”李笠拿起一本书,晃了晃,“书籍,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而文人,可以看作民意的载体。”

  “朝廷想要对地方上做宣传,想要了解地方上的民意,那就要促进交流,相互理解,办法之一,当然就是南北文人的交流。”

  “在辩论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妥协,这可比执政者闭门造车去臆测民意,或者盲人摸象去猜测民意,要合理得多。”

  “民意中的民,定义是什么?是大大小小的地主,正常情况下不包括黔首。”

  “能读得起书的人,一般来说家境不会太差,他的师长、同学、亲友们,基本上家境也不会太差。”

  “所以,能大量产生文人的社会阶层,是地主阶层。”

  “这其中包括士族和寒族,或许会有个别文人,为穷苦百姓发声,为穷苦百姓争取利益,但从群体角度来说,文人群体,是必然为地主阶层利益说话的。”

  “地主分地域,分士、庶,自己内部的利益诉求又有不同,譬如士族看不起庶族,庶族想要突破士族在官场上设置的重重障碍。”

  “地主阶层内部的利益冲突,地主阶层和平民阶层的利益冲突,平衡起来是个很麻烦的事情,但是,让地主阶层有一个表达自己意愿、诉求的渠道,这很重要。”

  “朝廷以进行文学交流的形式,让天南地北的文人们聚在一起,以文学讨论为引子,促进相互间的交流、理解和妥协。”

  “建立起一个名为学术交流的沟通渠道,这不就是某种意义上的民意表达渠道?”

  李昕一开始还听得懂,听到后面就迷糊了:“这渠道....总不能成日里把他们聚在一起开会、交流吧?”

  李笠回答:“当然不行,但是,交流的载体,可以是交流会、辩论会,也可以是...”

  李笠再次扬了扬手中的书:“可以是论文集,可以是学术期刊,可以是报刊的时评。”

  “譬如,用‘拼音法’对文字进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