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六章 手段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苦,那么就求佛祖保佑,保佑他们来世发达,过好日子。

  这样的需求是明确存在的,存在于各个社会阶层。

  所以,即便朝廷检寺后,把寺庙数量削减了七八成,让大量僧尼还俗,但人们对于拜佛求保佑的需求,持续不减。

  而佛教发展上百年后,“根系”愈发细密,佛寺只是根系之中较大的那一部分,而细分的根系,譬如各种造像组织,念经、讲法组织,数量也很多。

  这些组织,十分亲民,或者本身就产生自民间,以造佛像、讲经为由头,将信徒组织起来,集体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又发展新信徒,于是,形成了事实上的宗教结社。

  这些基层宗教组织,有的依附于寺庙,为寺庙的下级组织。

  有的却独立于寺庙,和寺庙是“伙伴关系”。

  那么,当官府检寺之后,大量佛寺消失、僧尼还俗,这些宗教结社基层组织的情况怎么样了呢?

  有司一直关注着这些“残余”,按照这几年的观察结果来看,不容乐观。

  虽然佛寺消失了,僧尼还俗了,但人们对于佛教的热情丝毫不减,那些最初以造像、念经、讲经为由头建立起来的组织,其实还顽强生存着。

  一如大火过后的草地,虽然地表部分的叶子(寺庙)消失大半,但是地下的根系依旧保持完好,待得春风起...

  就是“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局面。

  不仅如此,因为各地寺庙的大量消失,那些基层宗教组织的头头,开始蠢蠢欲动,试图取而代之。

  他们没有具体的寺庙为活动据点,流动性很大,隐秘性更强,解决起来更麻烦,但动员能力不弱。

  这几年来,无论南北,零星却持续爆发的民变,其中多有这种基层宗教组织的身影。

  所以,现在还不是高枕无忧的时候。

  仅仅是检寺,并不能治本,李笠想着想着,想到了以后。

  他去世了,新君能坚持原有的宗教政策么?第三代呢?

  或者,他在位期间,即便统一了天下,但大规模的检寺,必然导致各地的怨气慢慢积累。

  加上亡国之恨,以及别有用心之人的挑唆,这些怨气,迟早会借助宗教的形式爆发出来..

  很快,他又想到了周国。

  宇文护执政十余载,周国国内佞佛的情况并未得到遏制,对方不该意识不到这点,却无动于衷,或许是因为现实不允许他动手。

  换而言之,周国的权贵,或者地方官员以及百姓,信佛的规模大到不能轻易去“动”。

  那么,当楚国灭了周国,继续实行检寺政策,由此导致的矛盾,可不会小。

  所以,一个强力的宗教事务管理机构有设立的必要,以最高主管部门的姿态,主导宗教事务(包括佛教)。

  管理各佛教派系,树立为“正朔”。

  以“佛门自行清理门户”为名义,对各地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