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三章 参议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上游河段的河床也是如此,天长日久,汴水河段冬季水位下降的情况,就愈发常见。”

  “若运渎的大半段,都靠汴水及其传统支流来维持水位,冬季是很难维持下去的,除非隔三差五就疏浚河道,但这样做,开支就不小了...”

  中年官员小声讲解着,他是太师的佐官,官名为“参议”,负责为耳背眼花的太师,讲解国务会议上各方发言以及数据分析。

  其他几位年迈的大臣,身边也有类似佐官,是经过皇帝允许,随主官列席会议,作为主官的耳朵、眼睛,协助眼花耳背的主官更好的“听懂、看懂”各种发言和资料。

  王僧辩不仅眼花,耳朵也有些背,正常交谈时倒是无妨,但是现在,工部尚书长篇大论,说话又带着浓浓的口音,他听起来颇为吃力。

  也亏得有佐官来讲解,他的思绪,才能跟上发言者的“进度”。

  江南的粮食、布帛等物资要北输,经江南运渎抵达京口,过江后由广陵入运渎,到淮阴。

  之前,淮阴是行在,所以大部分江南物资的旅程在淮阴就可以结束了。

  但是,如今行在在开封,那么,这些物资还得继续前进,入泗水,过寒山堰,入“彭城湖”,走汴水,抵达开封。

  这里就有个问题:寒山堰的存在,导致航运需要中转。

  不过,寒山大规模使用轨道运输,有一套成熟的转运制度,所以能保持极高的“水-陆-水”的中转效率,这个问题不是很严重。

  严重的问题,是开封至徐州“彭城湖”这段汴水河道,冬天水位较低,载重量大的漕船通行起来颇为吃力,一些河段需要人力、畜力拉纤。

  考虑到楚国终究要灭齐、灭周统一天下,那么,确保一条通畅的水路,使得东南物资能够以较低成本运抵开封,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此外,将来天下统一,未来的国都,极大概率要设在洛阳。

  那么,沟通黄河与淮水的新运渎,也是支撑洛阳日常生活物资巨大消耗的重要“粮道”,可以一直用下去。

  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疏浚汴水河道,将其适当挖深、拓宽,使其变成大运渎。

  但是,因为汴水受水于黄河,黄河夹杂着泥沙,所以存在河道淤积的情况,这一情况,会伴随新运渎“一生”。

  运渎的西端(汴水上游河段)必须定时清淤,才能确保航道通畅,不然,冬季河段容易变得“断断续续”。

  而有司经过现场勘查,以及数年来对各地雨量、河流流量进行观察的结果,对这条新运渎的路线进行了“修正”。

  认为最好的路线,是部分借用汴水河道(开封-睢阳段),然后在睢阳段偏离汴水河道,向东南方向走。

  仅就“勾连河淮”这一目的,新路线运渎,无疑是最佳选择。

  但这一变动,就会绕过徐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