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六章现实(续)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并护着北面黄河岸边的黄河浮桥。

  西魏的精锐突击战术很有效,一番血战后把高欢的军阵打崩,然后追杀落荒而逃的高欢。

  也不知是天意还是什么的,追击的西魏骑兵没带箭,只能硬追,高欢就要被追上时,段韶策马冲过来,接连以骑射射倒追兵,保得高欢逃过一劫。

  李笠想到这里,瞥了一眼身边的段韶,三十年过去,当年勇猛的大将,如今已经老了。

  高欢当时被打得落荒而逃,但没多久,东魏猛将彭乐率骑兵击破西魏军大营,追得西魏主帅宇文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一天之内,两军最高统帅都落得被人追杀的处境。

  据说宇文泰是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劝得彭乐手下留情。

  于是彭乐带着缴获的大量金银珠宝返回,还画蛇添足说他没有故意放走宇文泰,气得高欢要吐血。

  这一战,双方都有机会击杀对方主帅,却都错过了,不过西魏是打了败仗。

  第二阶段,鏖战。

  没多久,东西两军再次决战,但是战前,东魏这边有一个兵卒因为擅自杀驴被处罚,一怒之下跑到西魏那边,把主帅高欢所在位置透露出来。

  于是开战后,宇文泰调集各部兵马迂回,侧击高欢所在中军,得手。

  东魏军的中军溃败,高欢再次落荒而逃,随从伤亡殆尽,却又再次侥幸逃生,并很快调集友军,卷土重来。

  未能击杀敌军主帅的西魏军,此刻正在全力进攻,面对东魏军的反扑,力有未逮,最后被打崩。

  胜负逆转。

  这次,西魏军真的被打崩了,兵败如山倒,据说丢弃的辎重、兵仗绵延数十里,死了很多人。

  李笠和梁森当时所属西魏兵马,并未参与邙山主战场的决战,而是作为偏师,在洛阳南面伊水流域掣肘东魏军。

  西魏军全线崩溃之后,李笠和梁森这两条小鱼,在惊涛骇浪中拼命跑,逃过一劫,并有了“奇遇”。

  第三阶段,追击。

  西魏军惨败,阵亡、被俘、投降的人有很多,高欢想要乘胜追击,直取关中,但东魏诸将的表现却忽然保守起来。

  许多人不赞成追击,说什么“将士疲惫不堪”、“穷寇勿追”、“开春草木凋零,一路追过去,马匹没得草吃,跑不动”。

  于是,高欢便试探性的派一些兵马去追击,追到陕州弘农(恒农),被守将王思政以空城计吓退,东魏的追击宣告结束。

  宇文泰回到长安后,鉴于己方损失掺重,许多善战的将士伤亡殆尽,这么下去迟早要完,于是改革军制,行府兵制,重建军队。

  这就是当年的邙山大战,因为过程多有曲折,所以适合用来做战例,让军校生们体会一下,一场大决战打起来有多累。

  演习的流程,严格按照当年的战斗过程来“重演”,双方的排兵布阵、行军、各时间节点,都要和当初的战斗一致。

  但是,两军厮杀怎么模拟?不可能真的让将士们拿兵器对砍、对射。

  若没有“交锋”,这种演习和大型团体操有何区别?

  所以演习规则里,对两军交锋的“设定”是各种类型的比武:

  譬如,交战双方,各部都要一对一选人比武,有个人赛,有团体赛(三到五人一组),比赛结果,计入考核成绩。

  但不影响“剧情”的走向,时间节点到了以后,该败退的败退,该追击的追击。

  如此一来,参加演习的军队,以及将士们,都能得到极大地锻炼,这锻炼即有身体上的,也有心理上的。

  不知不觉,旭日东升,邙山上的交锋,已经分出结果:

  东魏军(红军)溃散,西魏军(蓝军)开始追击“敌军主帅高欢”。

  于是,考核项目开始:一人一骑,箭三支,在规定时间、规定路段内(长度限定),射移动靶三个,必须全中。

  这就是段韶当年的战绩,现在,成了楚军演习时的考核科目。

  头发已经开始发白的当事人段韶,看着似曾相识的地形,看着一个个“东魏大将”以骑射“救主”,再次恍惚起来。

  三十多年前,他在这里救下了姨父高欢,那时还没有齐国。

  现在,齐国灭亡了,他还活着,可以说,亲眼看着齐国建立,又看着齐国灭亡。

  往事和现实掺杂在一起,却已经物是人非。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