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五章 信心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乡年轻人:“莫要急,慢慢吃,别噎着。”

  天还没亮时,船队就开始准备出航,应募从军的棹手们,当时就分批吃了朝食。

  如今太阳升起来了,船队也走了一段距离,因为逆水又逆风,棹手们体力消耗较大,所以能有第二餐朝食。

  中年人年轻时跑船,对三峡颇为熟悉,仔细看了看两岸山景,判断如今船队的位置。

  “大概午时之前,就会抵达江关,到时打起仗来,大伙各安天命。”

  忽有喧嚣声起,是从北岸传来,众人举目望去,见北岸陆地上,一些官军骑兵似乎已经和周军哨骑交战了。

  这些官军骑兵,走陆路西进,算是和船队并行,驱逐岸上那些窥探的零星敌人。

  但他们是打不了恶仗的,要突破江关,还得靠船队。

  然而大伙都听说了,江关那里,周军拉起了数道横江铁索,还打造不少战船,以及火船,就等着官军来。

  对方顺风顺水,只要等官军船队近了,释放火船,届时,己方船只怎么躲?

  江面狭窄,那么多船在一起行动,要躲,真是不好躲。

  但棹手们都对官军打胜仗有信心。

  因为官军从来都没打过败仗。

  “官军的主帅,那位大都督,可不得了,当年啊,那是二十多年前了...”中年人又提起往事。

  “那年,有大王在临湘造反,被官军精锐突入城中活捉了去,啧啧,当时我在城外码头修船,事情可闹得很大。”

  “那支精锐的主将,就是如今率军入蜀的大都督,这位可是皇帝儿时的伙伴,你看,皇帝派心腹大将率军入蜀,怎么会没把握赢呢?”

  这话说得有道理,几位年轻人心中的些许不安,很快消散。

  他们都是湘州人,是渔民,平日在洞庭湖里打渔为生。

  现在,朝廷要收复蜀地,在荆、湘各地招募棹手,待遇不错。

  所以应者如云,据说有数万之众,他们就是其中几个。

  当中,将近三十岁的白五郎,不仅是奔着混口饭吃而来,还想着若是有机会,要在战场上立功,改变人生。

  现在,说到主帅“大都督”,白五郎甚至还能扯一句:“当年,我可是和大都督打过照面的。”

  当然,说出来没人信,但他是真的有一段经历。

  二十多年前,官军精锐突入临湘城、抓造反的大王时,年幼的他在公廨附近街头玩耍,还真是和这帮人打过照面。

  当然,他不认得这些人,也不知道这些人之中,有没有现在的“大都督”。

  但是,当官府张榜公告,招募棹手随官军入蜀,他毫不犹豫应了募,就想着若有机会,或许能如当年那些突入临湘的官军一般,立下大功。

  其实有许多年轻人也有这种心思,湘州已经太平将近二十年,这可是一代人的时间。

  当初战乱时年纪还小或者没有出生的人,现在已经成年,而朝廷愈发厉害了。

  他们通过报纸,得知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大败气焰嚣张的草原霸主——突厥汗国。

  得知官军攻入河东,攻下晋阳、又攻入洛州,收复洛阳。

  官军一直都在打胜仗,立功将士加官进爵,封妻荫子,亦或是分田分地分女人。

  许多出身江南的兵,凭军功在北方分田地,又呼朋唤友去那边定居,有田有地成了家,日子过得那是不错。

  这些“新闻”,报纸上经常提起,让人期盼不已。

  所以,许多湘州子弟也盼着哪天有机会从军,也跟着官军打胜仗,也分田地分女人。

  现在,官军要入蜀,收复失地,大量招募青壮从军,对于许多人来说,就是难得的机会,自然是应者如云。

  用餐时间到,他们进入甲板下的船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握着长棹,开始划船。

  船舱里,看不到外面的情况,白五郎跟着伙伴们一起喊号子,心中愈发期盼。

  首先,不能死。

  其次,若有机会,可得立功啊!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