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五章 以点带面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入蜀为官多年,把蜀地治理得欣欣向荣,仅就这一方面而言,萧纪很得蜀地民心。

  可惜的是,后来梁国内乱,魏国趁火打劫,挥师入蜀,萧纪兵败身亡。

  但萧纪治蜀的经验,值得朝廷借鉴,所以现在宣布依“武陵王故事”来治蜀,蜀地百姓至少会对新官府有些信心。

  而萧纪当年,是怎么治蜀的呢?

  梁森仔细琢磨过,觉得这位宗王针对蜀地的情况,实施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

  数百年来,蜀地饱经战乱,大量的编户民流失,使得许多地方人烟稀少,土地荒芜,出现了不少空城。

  而大量生活在四周山区的僚人,离开山区,来到荒废的地区,定居下来,然后繁衍生息。

  形成一个个新的聚落,但这些聚落,并不接受官府的管辖。

  于是,朝廷在蜀地州郡的统治其实是“点”状,而不是一个“面”,“有王法”的地方,仅限于一些要地和大城。

  四周大多是僚人的聚落,亦或是结寨自保的地方豪强,官府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管理。

  益州各地官府要么对僚人聚落进行强制征税,亦或是每年征伐,靠俘虏僚人作家奴或掠夺僚人财产以补公、私之需。

  这种做法,激化了地方矛盾,叛乱此起彼伏,驻军连年打仗,开支骤增不说,还影响地方治安,影响农活。

  萧纪到任时,蜀地一片凋零,他首先改变了对僚人的态度,不轻易挥师讨伐,而是以抚慰为主,减免赋税,缓和了关系。

  又组织屯田,将荒废多年的城池重新利用起来,慢慢恢复秩序。

  这种温和的做法,很快扭转了不利的局面,各地百姓安居乐业,战事不再频繁。

  而益州可以通过西北方向的吐谷浑,与西域诸国开展贸易,萧纪便大力发展商贸,许以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商贾前来经商。

  活跃的商贸,带动了地区发展,蜀地的特产,譬如蜀锦,大量外销。

  商贸兴盛,让更多的百姓能够谋生,自然就不会造反。

  因为商路通畅,西域各国的使节均经过益州中转,乘船东下,抵达国都建康。

  而西域的马匹,也顺着商路进入益州,所以,益州成了当时梁国重要的马匹“产地”。

  萧纪在益州任职的十几年时间里,百姓能够较为安稳的过日子,蜀地没发什么大规模民变,施政成效斐然。

  日子太平,人口的繁衍生息速度自然加快。

  有了这个现成的例子,梁森当然要学,尽快让蜀地安稳下来,把地基夯实,才能进一步有所作为。

  他放下资料,看起舆图。

  蜀地,从地形上来看,像是个盆,即“盆地”。

  这个“盆地”许多地方土地肥沃,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称呼。

  但是,仔细琢磨之后,可以看出这个“盆地”,其实内部支离破碎,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大平地,而是碎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