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九章 人才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机械便宜,所以,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水力纺织机被淘汰了。

  作场主追求利润是不假,但未必会因此采用新技术,而是看成本。

  若人力成本足够便宜,作场主必然选择低成本的人力,他们可不管技术先不先进,多赚钱才是首先考虑的。

  同理,当地少人多的矛盾愈发明显时,大量无地可种的人,为了能填饱肚子,对工钱没什么要求,甚至可以做牛做马,只求地主雇佣自己。

  当地少人多的矛盾激化时,农民揭竿而起,王朝更替,“系统重启”,周期循环。

  不断“重启”的历史进程,哪来的萌芽可言?

  所以,唐宋时期就有的大型水力纺织机,没能导致中原发生工业革命。

  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地少人多的情况出现后,很难有这种生产力工具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而明清时期,是封建皇权的巅峰期,加上人口的爆发性增长,以及闭关自守的保守执政思维,更是不会出现什么“工业革命”。

  李笠详细了解了新式水力纺织机的情况,转身离开。

  但思考依旧继续:要改变这个历史轨迹,其实是有办法的。

  当市场饱和、厂家产品销售额难以提升时,为了提升利润,就必然只能在降成本上动脑筋,这个时候,只要能降成本,哪怕是落后生产力都可以。

  不过,若新市场出现,对于产品的数量需求极大,导致厂家产品的销售额呈爆发性增长时,对于厂家而言,优先保证生产数量,比降低生产成本优先。

  即只要开辟海外市场,大兴海贸,纺织作场就不必拘泥于国内市场这个“泥潭”,而是拼了命扩充产能,赚海外市场的钱。

  这个时候,纺织作场主们对于先进生产力(新式大型水力纺织机)的需求,才是巨大而不可逆转的。

  当开办作场所得利润,不亚于兼并土地获得的利润时,社会阶层的质变,就会开始。

  持续几代人之后,自然就会有“萌芽”。

  李笠转到隔壁院子,走进大堂,堂内聚集了不少人,一个个都身着官服,但服色和一般官员略有不同。

  他们已经得了通传,知道皇帝即将抵达,一个个屏气息声,大气都不敢出。

  现在皇帝来了,入座,一个个躬身行礼,若不是礼官说了不许跪下磕头,他们真就是要跪地磕头。

  既然没有磕头,说的自然是“下官拜见陛下”,李笠随后让众人平身。

  他看着这一个个皮肤黝黑、身上多有残缺的大船主们,忽然有一种错觉。

  仿佛自己成了海王“李三郎”,召集各位大船主议事,准备纠集船队去抢劫某某沿海国家。

  这些大船主当中,有积年海寇出身,有沿海豪族地头蛇,还有亦商亦寇的海商家族,以及累世低人一等的“白水郎”。

  或者说,这些人在中原朝廷的眼中,和卑贱的“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