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二章 似是故人来(续)_乱世栋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维稳”开支。

  只要稳住了故周军队,将来,这些人,还会是平定地头蛇叛乱的马前卒,而不是成为地头蛇发动叛乱的马前卒。

  李笠翻过一页,看另一个注意事项:如何让周国文武顺利“再就业”?

  这涉及到许多现实问题。

  一,参与灭周之役的官军将士,其中的立功者要奖赏,按惯例,朝廷要给这些将士分田地。

  如果攻下的地盘土地肥沃,就直接在当地分田地,也方便朝廷尽快控制基层。

  而关中、陇右地区,大量良田和肥沃土地都是周国权贵、地方豪强所有。

  朝廷在关陇给楚军将士分田地,等于是分这些周国文武官员、地方豪强的家产,对方必然怨气冲天。

  那么楚国给这些官员“再就业”,待遇要好到什么程度,才能平息怨气?

  二,如果给周国文武官员优厚待遇,又会挤占楚国现有官场利益群体的利益,之前投降的齐国文武,也会有“厚此薄彼”的感觉。

  三,如果不给周国文武官员一些体面、相对优厚的待遇,这些人之中的人才,就不会为楚国所用。

  四,如果楚国无法笼络关陇地区人心,不要说将来以陇右河西走廊为通道,经略西域,就是在陇右“维稳”,都会变得十分困难。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大方向的选择,还得他这个一国之君来把握。

  平心而论,李笠是很想把周国的文武官员用好,毕竟,在历史上,正是这个群体(关陇集团),孕育了隋唐。

  李笠仔细看过名单,在名单上,他可以大概猜到,这些名单里的人,或许本人,或许子孙,是历史上隋唐时期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这些人,或许不认识他,他实际上也不认识对方,但这些人对他而言,却是另类的“故人”。

  若想“偷懒”,来个“抄作业”,任用这些人,然后注意避开隋炀帝的“复辙”,说不得,李楚就会取代李唐,成就李唐在历史上的辉煌?

  李笠发了一会呆,觉得自己的这种想法太小家子气了。

  既然以南统北,就该气宇轩昂的走出一条新大道,开创新天地,而不该依葫芦画瓢。

  楚国“本土”(南方)的人才同样不少,跟着他打天下的许多元从故旧,以及士族、庶族精英官员,同样也有治国的才能。

  历史上的南北朝时代,以南朝陈国的灭亡而结束,中原统一,是“北统南”的形式完成,所以南方的人才,没能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但不代表没有人才,只不过这些人才是受限于天下大势,无用武之地而已。

  现在,既然他是在南方成势,就该继续向前走,带着父老乡亲,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借助共同的利益,拧成一股绳,闯出一片新天地。

  李笠合上记事本,看着晃动的烛光,心中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