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六十六章 何其苦矣_混在帝国当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明打入死牢。

  事后,赵智派人去询问与调查,这才得知真相。

  周必明所在的周氏一族,在岭南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他的高祖中了举人之后,一边在官府做着低级官吏,一边则是继续用心读书,希望可以考中进士,当时正是武宗一朝,天子雄才大略,政治清明,科举两年一期,连续了数十年之久,不曾中断,而且相对公平公正,那个时期,是所有寒门子弟的春天。

  可惜,周必明的高祖学识不够,考了一辈子,都是没有考中,空有抱负,功名不够,一辈子都是低级官吏,得不到提升,但他临死之前,留下遗言,后世子孙,若兄弟两人,一人务农,一人读书,周家一定要出一个进士,他的遗言,成为了后世子孙,终生的奋斗目标。

  可惜啊,有些时候,有些人的命运,其实早就已经注定了,无法改变。

  周必明的曾祖父,非常聪明,自小就有神童之名,读书也很厉害,但是那个时期,已经不是武宗一朝了,武宗死后,科举便是在门阀世家集团,强大的反对与抵触之下,被迫中断,没有了科举,底层百姓,你就算读书读的再厉害,满腹经纶,又能有什么用呢?进不了仕途啊。

  周必明的曾祖父与祖父,都是当时名满一地的学问人,但一辈子,也只能是教书育人,空有一心理想与抱负,不得舒展,郁郁而终。

  到了周必明父亲那一辈,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平宗一朝,平宗刚刚继位,满腹雄心大志,当即就是恢复了中断数十年之久的科举,并且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整治改革,周必明的父亲没有忘记祖辈的愿望,努力读书,准备科举。

  周必明的父亲,也很聪明,读书也很厉害,二十二岁中秀才,二十六岁中举人,而且在本州的考试名次,都是非常靠前,所有人都说,周必明的父亲,一定可以考中进士,不会出现意外,他也确实有这个能力与学识,但是可惜,平台是有了,但是没有机会。

  平宗是一个有雄心大志的皇帝,但也要有配套的性格与能力啊,事实上呢,平宗性格软弱,猜忌多疑,重用外戚与宦官,意图夺权,所以与当时把持朝政的门阀世家集团,双方形成尖锐对立,科举制度虽然重新开始,却是立即沦为整治斗争的玩物,成为平宗皇帝与门阀世家集团,其双方为自身利益加码在加码的整治枪杆,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底层百姓,要想通过科举跻身仕途,太难太难了,不是说没有,却是凤毛麟角,每年就是那么寥寥几个人,周必明的父亲,能成为这凤毛麟角的存在?

  周必明的父亲,醉心科举,一直到近四十岁,在老母的以死相逼之下,这才娶亲生子,生下独子周必明,然后便是继续科举,一直到平宗中后期,河北大败,四十万禁军损失殆尽,没有了军事力量作为倚重,平宗只能对门阀世家集团进行妥协,他所实行一系列的整治改革,包括科举制度,一夜之间,全部都是被废除了。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