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节 经济、货币、科教_梦回二战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北也没有统一的货币,更加没有形成统一的金融秩序,因此,东北境内货币种类繁多,既有铜本位的纸币和硬币,也有银本位的纸币和硬币,还有各种各样的外国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仅“四行号”就发行了15个币种、136个券种,东北境内的各家银号、钱庄、商号也自行发放私贴,致使东北的货币流通区域互相割据,阻碍了商品贸易,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

  东北的货币现状也是整个中国的货币现状——市场上充斥满各种乱七八糟的纸质货币,各地的军阀、财团都发行自己的纸质货币,五花八门、种类庞杂。这些纸质货币有个共同点:不值钱,就算一开始值钱,也会迅速贬值成废纸。直到法币在1935年底诞生,中国才有了第一种全国性的、比较保值的纸质货币。在这之前,老百姓最认银元,因为银元是用贵金属做成的,本身就很值钱,不会贬值,也不会被伪造(用别的金属伪造银元很容易看出破绽来)。

  张学良与被他邀请到东北来的马寅初、何廉、刘大钧、方显廷等几位经济学巨擘和东北本地的十多名金融家、银行家在经过反复研究后,决定从外国进口印钞机,发行仅限于东北四省境内使用的“东元”纸币,单位为元、角、分,进率为十,面额定为一分、五分、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规定一东元兑换一银元,废止除银元和外国法定货币之外的任何币种券种。东北政府不会强行让民众把手里的银元兑换成东元纸币,只会鼓励民众使用东元纸币。原因很简单:政府发行纸币,纸币本身没有价值,纸币的价值是政府信誉的一种体现,一种新纸币刚刚被发行出来时,老百姓肯定心存疑虑,不敢用手里的真金白银兑换政府的“纸钱”,但随着时间推移,如果东北政府信誉口碑一直保持优良,并且东北的经济越来越红火,没有出现货币贬值、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等经济问题,老百姓自然就慢慢相信政府的“纸钱”确实值钱,愿意用手里的真金白银兑换政府的“纸钱”,外地人、外国人来到东北也会如此。

  张学良相信,只要自己把东北的经济搞起来,那么,东北境内的银元就会被老百姓拿去银行换成东元纸币,如此,银元慢慢地汇聚到政府的手里,老百姓手里的是纸币,既能保证东北境内的商业交易和东北与外地、外国的商务贸易不受影响,也有效地杜绝东北本地白银财富外流。东元纸币在东北境内正式发行和全面普及使用后,加上东北当局严格控制金银的流通,这样,关内地区和国外的金银硬通货就会不断流入,而东北的财富则不会外流。——历史上,金币在一战结束后才停止流通,银币在二战结束后才停止流通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