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章 金融海啸之后_货币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始布局大规模裁员;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2007年1月刊的封面上,就已经明确画出格林斯潘手持美国经济即将爆炸的“雷管”往交给倒霉的继任者伯南克;[1]各大对冲基金的经理们2005年就在博客上讨论如何将手中的CDO等“资产毒垃圾”转卖给“愚蠢的”亚洲投资人。即便是《货币战争》在2006年下半年脱稿时,也已明确指出金融衍生品的重大危机和“两房”题目的必然出现,以及美元和美国国债的重大风险,并且预言次贷危机必将演变为全球金融海啸,终极导致世界经济严重衰退。

  而美国货币政策掌门人格林斯潘真的是到2006年仍然没有觉察到危机的邻近吗?他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放任究竟是无心还是有意?如此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果然是“随机发生”和“不可预见”的吗?

  要明白这一切,我们必须首先走进对危机负有重大责任的格林斯潘的精神世界,往体会他和他所代表的那些世界统治精英们可能的真实想法,以及他们到底想要达成什么样的战略目的,这个世界究竟会走向何处,危机又将如何演化。

  中国最缺乏的不是某个专业方面的专家,而是能买通各个领域之间壁垒的战略思想家。在循规蹈矩的教育体系之下,大多数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已被塑造成了“书柜型”学者,他们的大脑主要用于储存信息和沿着固有的模式往处理信息。实在,正确提出题目就意味着解决了题目的一半。什么叫创造力?创造力的核心就是能够提出不同于常规的题目,题目的角度决定了思路的广度和深度,思路构成了收集、加工、处理庞大而复杂信息资源的“中心处理器”。提不出正确题目的研究,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没有灵魂,缺乏强大的思路的研究则只能隔靴搔痒。

  其们知道我们知道的,我们也知道我们所不知道的,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我们不知道的。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