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安·兰德的伪命题_货币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德观。在任何一个社会中,聪明尽顶的人和能力极强的人,究竟是居于金字塔顶真个少数,而尽大多数能力平庸、智力一般的人构成了社会的主体。任何一个政府都明白假如旗帜鲜明地站在极少数人的态度上,反对大多数人的政治姿态,必定会引起社会思想观念和公众***上极大的冲击和动荡。因此美国政府和主流媒体都不可能一边倒地支持安·兰德的观点。于是争议的声音越发激烈。

  美国知识分子阶层中为数不少的人对安·兰德的观点持反对态度。安·兰德对他们也有一系列的抨击,以为这些人虚伪而无用。就这点而言,安·兰德的评价并非完全错误,但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是她坚称的如此鲜明对立,黑白分明的状态。知识分子对此书的抨击,出自于对安·兰德极端言论的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可能有惺惺作态的虚假成分在里面,但更多是由于安·兰德的富人至上论挑战了人们对于人性熟悉的基本底线,也就是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这样的基本价值观都已受到彻底挑战和颠覆,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自然不肯坐视。崇尚金钱即道德的观念也令很多人无法接受,假如把金钱作为判定一个人成功与否,或者作为一个人是否有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的话,那么毫无疑问国际银行家就是社会中最有价值的人,由于他们最懂得赚钱的窍门,而且控制着金钱创造的源头和活动渠道,他们天经地义应该统治世界,那么其他人怎么办?难道天生就注定成为奴隶吗?如此这般的观点具有危险性,威胁着社会整体结构的稳定。

  实在,金钱是否代表着道德或罪恶的争论并不是题目的关键,核心题目在于金钱的分配是否公道与公正。金钱代表着财富,而财富代表了精英和普罗大众共同的贡献。这个社会之所以不公正,回根到底是出在金钱分配系统之中。不公道的货币制度,从制度上确保了利益分配偏向少数精英,而对普罗大众构成严重的不公正,这才是罪恶的根源。

  因此,安·兰德提出的只是一个伪命题。不需要评判金钱是美好的还是丑恶的,这不是题目的本质,而真正的本质和核心是如何公道地分配金钱。安·兰德以鸿篇大论回避了题目的核心,这就是不公正的财富分配和不公正的对财富的瓜分与占有,才是道德与罪恶的分水岭。

  安·兰德试图在这本书中为少数精英的金钱观、道德观进行辩护,从而让普罗大众接受少数精英统治社会的公道性。安·兰德的这本书在美国被指定为中小学生必须阅读的课外图书。这是谁的规定?当然是统治精英们的。统治精英通过控制美国的教育机构和美国教师协会,包括教材的选定,系统性地把这个观念灌输给美国的年轻一代,不同的学校指定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看不同节选版和不同阶段的《阿特拉斯耸耸肩》版本,8000万的数目不是市场销售量,而是精英阶层在社会人群中施行彻底洗脑所“促销”出的成绩单。这才是此书销售量奇高,但并不是世界名著的真实原因。

  安·兰德所代表的自以为是世界的主人,是上帝拣选的群类,是世界的必然和天生的统治者的心态,无论放到哪里都会激起多数人的不满。由于就人的本性而言,普罗大众出自本心追求一个同等和真善的社会,谁也不愿意做奴隶,而安·兰德的书公然挑战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她夸大和灌输了一种不公正的公道性,更突出彰显和反复重申了金钱的特殊重要性和社会伦理的虚伪性,这都与人类的常识和直觉直接冲突。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