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红顶商人”:金权进股政权_货币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投资者的财力承购战争公债。这是一笔高风险高回报的生意,弗朗西斯看准机会果断出手揽下了这笔承销业务,在1780~1784年之间共在北美战争债券上赚取了1?9万英镑。数目似乎未几,但也足以满足政府的胃口并在英国政府眼前树立了良好形象。政府了解并且信任巴林,他们喜欢弗朗西斯而且尊重他的能力,总觉得似乎欠他某种东西。这种感觉会帮助巴林获得更多的政府合同。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频繁发动战争,军费开支巨大,国债发行量急剧攀升。这使巴林等银行家族在承销战争债券的过程中大发横财。1799~1815年,巴林家族在16年中有12年担任英国国债的主承销商,狂赚了19万英镑。巴林家族的声誉在伦敦金融城达到了巅峰,各国发行公债纷纷找上门来。[9]

  1797年3月,正值欧洲反法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葡萄牙的巴西亲王来到伦敦,寻求筹集资金120万英镑。他打算以巴西的钻石和鼻烟生意的利润做抵押进行贷款,假如这些抵押还不够的话,就再加上“富庶的岛国莫桑比克”。弗朗西斯对此很感爱好,但还是先征求了皮特首相的意见。皮特答复道“在葡萄牙国运多难之际”,他对这笔贷款不抱热情;不过假如巴林以私人公司的身份给予融资的话他也不反对,但是官方不会支持。考虑到皮特的意见,巴林只好放弃了这个机会。

  转眼到了1801年,葡萄牙人急需大笔融资以支付巨额战争开销,贷款题目再次浮出水面。这次皮特首相暂时往职,弗朗西斯决定甩开政府单干。弗朗西斯告诉其婿、霍普家族合伙人皮埃里·雷波切尔(PierreLabouchere):“在这个多事之秋,我们不应该再跟部长们商榷葡萄牙贷款的事,你也知道,那些大臣们对国际融资的事多半也是一知半解。”

  在弗朗西斯的指示下,皮埃里·雷波切尔和乔治·巴林被派往里斯本商谈贷款合作细节。这两位仁兄坐着驴车一路颠簸好不轻易赶到里斯本,然后发现谈判过程本身和他们糟糕的旅途一样难熬。皮埃里·雷波切尔抱怨说这些葡萄牙人“不停地变换谈判文本,而且都是些我根本不懂的文字,简直把我搞得晕头转向”。到1802年又有几位犹太银行家也赶到了里斯本加进争夺合同的战团,不过乔治·巴林报告说“这些犹太人固然堪称劲敌,但也不必过虑,他们财力不济,出不起我们能出的价钱”,终极这笔大单还是落到了巴林—霍普财团手中,其中巴林负责承销500万荷兰盾。

  赚了钱之后,老巴林开始认真考虑成为“红顶商人”的必要性。银行家的声誉不佳,给社会公众的感觉始终是刻薄商人的形象,只有成为政治家才能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并可将家族事业的基础建筑在牢固荣誉的基础上。下定决心之后,弗朗西斯通过运作花了3000英镑,不出意料地当选下院议员,并且,在随后的150多年里其家族一直保有议会议员的席位。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