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章 高阳_扼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旦朝廷发兵来打,周围的溃兵袍泽们怕不都要遭池鱼之殃?

  为此,他特意去高阳关附近探看局势,却见高阳县乃至安州诸有司对此视若无睹,只求面上安稳。

  郭宁回来以后对姚师儿、高克忠等同伴叹息说,朝廷衰弱至此,恐怕黑鞑难制了。

  因为去过一次,他现在还认得往来的道路。

  第二天里,他全程都不走大路,而沿着从葛城通向高阳关方向的狭长河谷前进。

  这条河谷,便是马家河的河床。

  马家河是滹沱河支流,上游有杨村河和土尾河来水。夏秋时,整条河道往往渚为马家河淀,冬季则大都干涸。郭宁所经之处,只见河床底部大大小小的碎石都裸露出来,石头上有星星点点的积雪未化,河底的淤泥都干裂了。

  这时候,本是征发民伕兴修水利、疏浚河道的好时候。但近几年来,河北诸州一会儿括地,一会儿通排推检,临战时又有大规模的括粟、征发、签军等事。听说安州地界早年有三万多户,可现在被翻来覆去折腾的,也不知道剩下的户籍有没有一万。

  如此时局,地方官哪还有心思治理河道?

  纵然安州刺史徒单航是个有想法的,主要的精力也都集中在军务上头,几乎顾不了琐细民政。

  因为整条河谷沿线全无半条个人影,郭宁大步前行,速度很快。

  他背着甲胄和武器,脚步难免沉重,踩过碎石,便发出哗啦啦的声音。这声音在两侧高大的河岸间回荡,显得有些过于响亮。

  郭宁并不在乎。

  这条河谷的东面和南面,还有延袤十五里的三叉口堤作为掩护。

  三岔口堤横贯视线高处,顶部光秃秃的,连棵树都没有。若有人在堤上观望,郭宁远远就能一览无余。反倒是郭宁自己,身着灰白色的戎袍,穿行于灰白色的河床土石之间,在远处很难分辨。

  郭宁今年才二十岁,但已经从军八年了。在边塞无数次的厮杀征战,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是一个非常老练的武人。

  许多行军作战的套路、诀窍,郭宁已熟极而流,所以平日里并不需要特别小心紧张,应该提防的也不会疏漏。

  郭宁觉得,自己在最近数月里,大概只有一次疏漏,便是前日。

  他没有预料到萧好胡竟然行事如此暴烈,于是便葬送了姚师儿等人的性命。

  郭宁按了按腰间的长刀,又摸了摸背着的甲胄和头盔。

  冰凉的触感让他快要沸腾的怒气稍稍冷静,继续赶路。

  黄昏时分,他匍匐在三叉口堤的顶端,向东南方向眺望。

  三叉口堤的下方,有一条绵延的土路。沿着土路往前走两三里地,绕过一片洼地,便有个纵横数十丈、高约丈许的土台突兀而起。土台顶上,有一片断壁残垣。

  断壁残垣间,有几道新修建的高墙,几处院落,还有两座望楼,望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