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家族的荣光_农妇山泉有点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保平一把就把他拉住要他陪着喝一点,“过得两年,把他刘家才给比下去!”

  把刘家才比下去?杨伟不禁苦笑,这难度和登月简直没什么区别。几十万和几亿,这有可比性吗?零头的零头都算不上,人家指缝里稍微露出一点点就够他奋斗多少年了。所以杨伟很自然地就岔开了话题:“呵呵,保平叔,习娃子这些天情况都还好吧?”

  从上回倒春寒过后到现在,杨伟一直是忙得屁火烟起,恨不得自己能够身外化身才好。种苗除了黄鳝要过些天才有之外,其它的全部都进好了。猪娃子鸡娃子鸭娃子还有水里的黑鱼苗革胡鲇苗,一样样全都要招呼好。打疫苗,喂饲料,农场里的这些人现在一个个都是连轴转,脚不沾地的忙活。至于杨习那里,哪还有时间过去玩?自然也就搞不清楚状况了。

  “习娃子那里啊?还行!两个人一天守到晚,最起码生活还是可以保证的。”杨保平听得伟伟问起自己儿子,脸上也带了笑意。对于自己家的这个小祖宗,他以前也是操碎了心,不过也许是因为人结了婚成了家之后晓得自己身上的责任和担子了,加上又有媳妇儿管着,这小子现在改了许多。

  “他那个店子搞好了一年还是能弄不少钱的。”杨伟笑道,也为自己的好朋友生活走上正轨很是高兴,“现在刚起步,关键还是要把牌子打出去。等大家都知道他那里东西齐全价格优惠态度又好,还愁没钱赚吗?”

  “呵呵,我和他妈妈两个其实并不指望他就能赚上多少钱,只要他们两个能够安安稳稳过日子就行了。”为人父母,杨保平这话也很是具有代表性。不求荣华富贵也不求自己到时候能沾上多少儿女的光,只要儿女能过的幸福,父母便很是满足了。

  在杨保平家坐了半天,一直到走杨伟也愣是没有把他今天之所以过来的意图说出来。本来他是想找主任商量一下看到时候能不能找那修路的工程队说说,给那条到农场去的路也给顺便修修。不过一进门看见杨保平正在为这个事情烦心喝闷酒,话到嘴边打了几个转又吞回去了。反正总是要出钱,还不如到时候自己再找别的工程队去弄,也免得刘家台的人看见了笑话自己。

  其实对于刘家台的人,杨伟并没有什么恶感。不过对于这条“刘家台致富路”,杨伟和杨家湾里所有杨姓的人一样,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究根结底还是家族主义思想在作怪。

  在农村,每一个姓氏都有着他们自己本族的历史与荣耀,而这些历史与荣耀往往就是族人与族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看这边农村人盖房子用瓷砖贴出来的家族标记就可以反应出来这些,杨姓的大多会在大门正上方的墙上贴上“四知世家”的字样,说明他们是关西孔子杨震的后人。而这些某某世家的标识,又是分散在外的族人得以寻根的重要线索。

  杨姓在杨家湾独大了许多年,这在家族历史上也能称得上是一种荣耀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繁衍子孙后代,开枝散叶,这是人的天性,在家族的族规上也是排在最上面第一条的。而第二条则是无论何时何地都须以家族荣耀排在第一位。

  可是现在,湾子里的杨家人就感觉自己家族的荣光被刘家财给狠狠地扇了一巴掌。这事要是放在几十年前,只怕是当时就能引起大规模械斗,血流成河。可是现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一切为了发展的需要,加上这条路修起来之后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他们杨家人,毕竟在这里刘家人还是少了点。所以杨姓人对于这个也就只能抱着眼不见心不烦的态度,并没有人跳出来对修路工程进行任何的阻拦。

  (天津)

  农妇山泉有点田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