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格林斯潘:经济机器的工程师_货币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90年美国人口统计、美国铁路运载量等数据,更吸引着格林斯潘的关注。[4]这些无边无际的数字和资料会把别人看困,却让格林斯潘读得津津有味,不忍释卷。沉醉在数据的海洋里,格林斯潘很快对美国各行各业统计数占有了深厚而全面的了解。

  几年下来,格林斯潘对经济机器运转的整体机制一目了然,加上他对各行业历史数据的苦读钻研,此时年轻的格林斯潘已成为一名经济机器领域的熟练“技术工人”。他对机器原理烂熟于胸,对各种运转参数了如指掌,对每个零部件的动态数据及其联动效应积累了相当多的“历史经验”。

  他的大脑就如同装备了一个快速分析美国整体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软件,从数据中就能正确把握经济活动规律和脉搏。通过经年累月大量密集地阅读和积累数据,“格氏模型”成功创建起一个独到而正确分析整体经济机器和局部行业部件运行状态的数据流和数据模型。假如将企业一系列经济活动的基本参数输进,在格林斯潘的大脑中立即能够天生一份猜测宏观经济周期的报告,并自动附带完整的柱状图和线态图。

  就像其他行业的工程师一样,格林斯潘对于经济学理论并没有太大的爱好,由于工程师感爱好的是如何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题目,而不是抽象的理论探讨。在自传中格林斯潘也提到对凯恩斯的宏观研究并不十分感爱好,他的兴奋点在技术层面特别是数据和数字。格林斯潘更关注经济机器实际上怎样运作,而不太理会经济学理论如何解说。

  在理论学习中,唯一给格林斯潘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1951年他曾选修的贾科伯·沃尔夫兹(JacobWolfowitz)教授的数据统计与经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5]这位教授就是后来小布什时代担任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的沃尔夫兹的父亲。小沃尔夫兹是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从国防部退下来之后,是新守旧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后来担任世界银行的行长。

  在沃尔夫兹教授的课程中,格林斯潘第一次接受了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把经济结构之间的变量进行构建的全新理念。在接触现在被称为经济计量学的理论之前,格林斯潘已经装备了“格氏模型”,形成对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和动态趋势的完整而成熟的分析思路,只不过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清楚的理论体系,并缺乏数学工具进行正确表述。

  格林斯潘乍一听到沃尔夫兹教授的经济计量学概念,顿觉眼前豁然开朗,如获珍宝,并预感自己在此领域中一定能脱颖而出。“格氏模型”已经具备了超级数据库,存储着从矿山、冶金、钢铁、铁路运输、汽车产业到轻重产业各行各业全方位的

  请收藏:https://m.bqgm.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